請停止踐踏媒體尊嚴

: orzxy

參與討論
0.99
頭像
評鑑名單
註冊時間: 2016/01/13 週三,3:44 am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95 ... A.DD0.html

Blog來源:https://goo.gl/tdnF7K
請先容我稍微講一下近況:中國時報的旅遊美食版記者,一年前還有4、5位,2017年5月10日後只剩我一位,預估我也即將在這幾天內被迫離開報社。表面理由很多,骨子裡的理由只有一個:不願以記者身分拉置入廣告又不接受調職當編輯。

新聞媒體要生存,可以有方法,不一定要出賣媒體倫理與公信力。我試著寫了一份希望能增加報社收入又同時維持新聞倫理的粗淺想法建議書,並試著呈給蔡董事長、蔡總裁與總編輯,但也許不會被看到或沒人感興趣。大家若有興趣,可以點這裡看看!(中國時報旅遊美食版計畫建議書)

底下這篇報導出來後,我知道自己可能面臨來自報社的抹黑或訴訟,這篇報導也可能變成我記者生涯的最後一篇報導,但我會坦然面對。如果身為記者只敢踢爆別家企業的醜事,卻不敢對報社出賣媒體倫理的新聞置入作法挺身而出,又如何配當記者。底下,我們開始!

記者陳志東/專題報導

首先,如果你有興趣,不妨看著這張小表格,然後去找出今天2017年5月18日的中國時報,然後比對一下這表格裡的四則消息。如果你懶得去找報紙,沒關係,底下我會截圖給你看。所謂「編經版面」廣義來說就是報社的業配置入單,也就是廣告收入。

CT0075
↑↑中國時報的「編經版面」,亦即業配置入單。只要依照上頭日期對照當日報紙,就會知道每天有多少新聞是來自於金錢交易。這只是隸屬影視消費中心所能看到的一小部分。實際上每天有多少是用錢買的置入新聞,也許只有報社最高層才知道。(中國時報同事提供)
看著報紙,你會訝異,這四條「廣告」,在報紙上根本看不出來是廣告。是的!這就是大家經常在講的「新聞置入」。它是收了業者的錢,原本該加上「廣告」兩個字後以廣告形式刊登,但因打上「廣告」兩個字效果不夠好,因此就演變成「記者XXX報導」的新聞置入。

新聞置入有什麼不好?當然不好!

新聞就該是新聞,廣告就該是廣告,當廣告不再打上廣告,而是寫上記者xxx報導,這樣的新聞置入結果是:只要有錢,政治人物可以收買媒體,營造自己聲勢,同時強化對手負面消息。只要有錢,企業可以搓洗掉負面新聞,操縱輿論走向,水泥業可以變成環保業,黑心食品廠可以變成良心企業。只要有錢,廠商可以要求置入版面刊登前要先看過並可任意更改,然後以記者報導之名,任意創造利多與利空消息影響股價,影響市場信心並害投資人作出錯誤判斷,而醜名歸於那個倒楣記者。只要有錢,一般食品可以被寫成是減肥或養生聖品、難吃的餐廳可以被說成是世界級美味。只要有錢,沒有多少民眾參與的活動,也能被講成是地方首長的偉大政績並在報紙留下白紙黑字的紀錄。而上述這些紀錄與文字影像,會因為是媒體報導而接續被學者與研究生引用,用錢創造出來的新聞訊息,就會這樣無止盡傳播下去,成為真實歷史的一部分,台灣也會變成一個完全由有錢人掌控的世界,所有傳播中的消息,都有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用錢買出來的新聞,但你我都無法分辨。

回到今天中國時報的置入新聞,我們來看,今天共有4條置入,我幫大家從中時翻爆app截圖截了出來!

CT0078
2017年5月18日新聞置入,中時翻爆app截圖。首先是這位藝人曾沛慈,這樣的新聞置入只是營造藝人知名度,對社會影響應該不大。
CT0077
2017年5月18日新聞置入,中時翻爆app截圖。再來是這一條「M&A併購論壇 聚焦台日、南向合作」,這一條非常財經專業,為何要置入,希望有高人可以指點。
CT0076
2017年5月18日新聞置入,中時翻爆app截圖。最後幾條置入,同時出現在A9版上,其中這條「電動公車附加價值率 扼殺產業」與這條「全民、環保與運輸業 恐淪三輸」影響非常大。
這兩條「電動公車附加價值率 扼殺產業」與「全民、環保與運輸業 恐淪三輸」新聞置入,是對照上述編經版面中「凱勝-2300萬遭工業局剝奪健康」那一條。如果沒有理解錯誤,它的意思是指因為工業局對電動車的補助政策,影響了電動環保車發展,讓台灣2300萬人民持續處在PM2.5的汙染毒害中,健康遭到剝奪。

這條置入為什麼影響很大?首先來看作者:「中國時報財經組主任王莫昀」(我不認識)、「中國時報社會地方中心副總編輯蔡水星」(我在某次採訪餐會上見過一次,非常豪爽熱情的人)。這兩位,都不是小記者,特別蔡水星副總編輯,檢視其中時電子報發稿記錄,他上一次發稿是2017/03/21「綠委踢爆 假國旅A3億補助」,再上一次發稿是2016/01/03「路平小英雄 徵Q版代言人」,亦即他是一年只發一次稿的大長官,為什麼這條「電動公車附加價值率 扼殺產業」他要出手來寫?

稍微Google一下就會懂!PTT上這一篇「電動車生不出來 綠委要求裕隆繳回100億」(https://www.ptt.cc/bbs/car/M.1473331974.A.665.html)就稍微分析了一下凱勝綠能與對岸比亞迪(主要經營電池與汽車業務)的關係,網路上新聞也能查到「凱勝綠能 預計6月登錄興櫃」報導。亦即這篇由中國時報蔡副總編輯與財經組王主任寫出的精采報導,如果如預期發生媒體影響力,我們可預想,它將讓工業局承受無比的民意與業界壓力,進而可能改變工業局對電動車的附加價值率標準,影響電動車補助金額與政策,影響凱勝綠能預計6月登錄興櫃之氣勢與股價。再換個角度想想,如果今天這篇報導的主角不只是電動車業者,而是有關國防軍事採購政策、影響所有人的汽機車安全標準、影響全民的健保藥品採購….等等,新聞置入對整個國家與全民日常生活的影響,遠遠超乎你的想像。

■賺了800萬元的背後

其實,對記者來說,寫置入新聞很好,特別在我身處的這個影視消費中心,寫旅遊美食消費時尚跟藝人消息,不用花腦筋,拿著新聞稿抄抄改改,寫的一定是捧業者的好話,長官歡喜,業者開心,不只送禮,還撥給業配獎金,寫一條置入新聞最少額外多賺5、6千元,在低薪年代,愛寫置入的年輕記者很有機會荷包滿滿。

但我們資深老記者不愛寫,即便只是吃吃喝喝的旅遊美食新聞置入我們也不想寫,更遑論去拉,因為我們看得到它對社會的深遠影響與危害。

今年2月,影視消費中心副總編輯在Line群組中傳遞一個訊息:「賀中國時報本月賺錢八百多萬,從民國100年虧錢至今,締造詭異的奇蹟!」這個消息,按理大家都該高興,但除了少數幾位看不到新聞置入危害的業務專長記者按讚,其他人都高興不起來。

參與討論

回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