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科技旗下591新建案調查統計,全台新建案今年4、5月來人量,比起去年三級警戒表現較強,卻是今年以來低谷。《住展》雜誌調查,北台4月新建案,來人量減少25%,成交量減10%左右,平均溢價率降至11.7%,創下今年以來最大收斂幅度,預料5月買氣將更疲弱。
591房屋交易新聞公關組組長畢務潔分析,民眾自主防疫減少外出,近期各地新案來人量較今年第一季,明顯少了2、3成,若疫情持續延燒,加上大環境不佳,房價下修的可能性將增高。
中古屋市場同樣低迷,屋主、房仲紛紛確診或隔離在家,想進場的剛需買家因此無法看屋,交易量明顯急縮,拉長房屋待售期。
全球升息、縮表等貨幣緊縮,還有打房措施接連出招,還有這波疫情海嘯來襲,將加速澆熄台灣房市熱度。業界普遍預估台灣房市今年「量縮」,價格則出現「價穩」、「價平」、「微跌」等多種保守預測,已無人敢樂觀大幅看漲。
包租公、房市專欄作家顏博志觀察,這波疫情令台灣房市交易量停滯,縱使疫情趨緩,不排除如去年有遞延性買盤出籠,但還有升息、打房等利空影響,台灣房市交易量勢必下修,若按量先價行原則,台灣房市下跌機率將遠大於上漲。
東龍不動產專約部經理陳泰源認為,台灣房市在貨幣寬鬆政策下明顯超漲,美國升息抽回熱錢,全球投資市場明顯降溫,股市率先反應,房市緊接著將轉弱,加上疫情來襲、鷹式升息,還有年底大選恐聚焦居住正義,不排除再打房,總總因素影響了民眾追價能力與意願,「這次房市不會先蹲後跳,很可能會一蹲站不起來」,預料今年房市將微跌。
美國今年3月啟動升息循環,收攏資金,壓抑交投熱度,投資、置產客開始縮手,過去房子隨便賣就成交的光景已經不在,顏博志直言:「台灣房市歷史高峰,就在今年2月前後。」
不過,自住族群目前對房市依舊抱持樂觀,但對房市最為敏銳的投資客以及房地產業者,早就嗅到房市觸頂的徵兆。
「投資客將本求利,要買的夠便宜才會進場,各地房價漲高,屢創新高價的預售屋則修法限制換約,沒有肉可吃,根本沒人接,投資、置產客紛紛轉趨觀望。」顏博志說投資買盤大幅縮手,還有預售案價格上攻明顯遇壓,台灣房價恐怕快到了天花板。顏博志觀察:「有房仲今年以來5個月,一間北市房屋都沒賣出。還有房仲整間店13人,已連續3個月來,每月只成交一間房,房市難道沒有衰退嗎?」
前淡江大學產經系副教授莊孟翰指出,這波房市轉熱,建商眼見銷售好,大舉推案,去年核發建築執照遠大於使照,依照興建期3~4年推算,明年度將出現供給大於需求的問題,還有升息、打房等因素,都會促使投資、投資買盤釋出手中餘屋,超額供給問題勢必出現,預計今年下半年始見壓力,建案溢價率將會逐漸提升。
景文科大財金系副教授章定煊則說,這次美國緊縮貨幣力度猛烈,台灣房地產快則半年、慢則1、2年就會反應。房市雖有營造成本漲價、通膨題材,可能再調高房價,倘若沒有銷售率,交易量縮到一個程度後,價格就會撐不住向下,「今年房市基本上很難大漲。」
購屋族如何因應房市變化?陳泰源說,自住客群至少持有10年以上,購屋完全不用過度擔心賠錢,但進場時機絕對比地段、產品重要,若只想持有3、5年就想賣掉者,建議可先觀望。
顏博志認為,自住族群現在一定感受不到房價往下走的趨勢,需要一定時間累積,才會稍微有感,建議等3個月或半年後,房市逐漸從賣方轉為買方市場後,或許會是較好的進場時機。